笔趣阁 > 夺鼎1617 > 第六百九十三章 蓖麻产业链、管子之术再发威!

第六百九十三章 蓖麻产业链、管子之术再发威!

笔趣阁 www.xbiquge.bz,最快更新夺鼎1617 !

    大把大把的蓖麻种子洒在了南粤军控制区域内的滩涂荒地山旮旯里,不必按照正经农作物的标准去照料,精心的进行除草、施肥、灌溉、除虫等田间管理活动,任凭它们在那里自生自长。

    几个月之后,便可以进行收获。投入的成本很低,收获的果实却很多。且听我一一道来。

    除了正儿八经的果实——蓖麻子可以用来榨油之外,更有许多的衍生物产品。蓖麻油,是很好的油墨原料,为南粤军的印刷工业、文化教育事业默默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印刷质量不断攀升,印刷成本一降再降。除了用于印刷业之外,蓖麻油还是很好的润滑剂。南中和广东的各处工场各种机械设备,民间的大小车辆,军中的各种辎重车、炮车、卫生车,大大小小的轮轴、车轮,所需要的润滑油更是海了去了。

    除了用于上述两项用途之外,河静化工和枫树岭实验室、南中大学的先生们更是联合实验,很惊喜的发现了蓖麻油的另外两个小用途。

    “可以用在胰子上!这样,原本浑然一色的胰子,隐约便有透明之形态,增加了卖点!”(透明皂!)

    “可以用了制药,润肠通便。水师和海船上,往往乘员数日不能解大手一次,着实痛苦的很!有了此物,当可缓解一二!”

    而蓖麻在生长过程中那巨大的叶子,也有它的用途。

    徐霞客在他游历北天竺之时,便发现了当地有一种蚕宝宝,以蓖麻叶为食物。郑芝豹就任抚垦总局会办之后,在一次应酬场合上,徐霞客谈到海外各种见闻,珍禽异兽、风土人情时,偶然提到了此物。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当徐霞客说到此物吃了蓖麻叶后和桑蚕一样吐丝结茧,所吐出的蓖麻蚕丝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纺织纤维,其制成后的产品具有轻盈柔软,光泽优美,吸湿性好,穿着舒适,而且可以同其他任何纺织原料进行混纺,使丝纤维与其他纤维的特性结合,可以很好的发挥各种纤维的特性等诸多长处之后,郑芝豹的眼珠子都红了。

    但是,当他得知,蓖麻蚕的养殖特点之后,登时让他有一种海上失事后漂泊到了仙山宝岛一样的感觉!

    “这种蓖麻蚕的养殖技术?”徐霞客同郑芝豹干了一杯,脸上露出了一抹笑意,“以学生看来,都不能说是简单了,简直就没有技术!”

    由于蓖麻蚕属于野生培育的蚕种之一,抗病能力也比家蚕强很多。甚至比柞蚕这种同样是野外放养的蚕种还要简单,柞蚕还要有人帮忙轰轰鸟,这种蓖麻蚕,因为蓖麻的气味原因,没有鸟兽愿意去招惹它们。同时在大多数地方蓖麻蚕每年从晚春到秋末能连养三、四代。养殖蓖麻蚕茧相对于收获蓖麻籽榨油来说,更是短、平、快的项目。

    “蓖麻蚕比桑蚕好养几十倍,成本还低,可以说直接把蓖麻蚕子扔蓖麻地里就不用管了,20天之后去收茧子就行了。而且,以我南粤军地域的气候,一年下来,收个四五次不成问题!”

    果然知识就是力量,就是金钱啊!徐霞客的一番话,为他担任校长的中野学校,在当年秋天获得了一笔抚垦总局提供的丰厚的学术研究基金。为数更是达到了百万元。

    这种蓖麻蚕丝,让抚垦总局当年便从需要财政支援的状态,变成了可以自给自足并且稍有盈余的部门。

    原因嘛,自然就是蓖麻蚕丝的各种用途了。

    蓖麻蚕丝和桑蚕丝的对比起来,除了品相难看点、光泽较暗外,就没别的缺点了

    蓖麻蚕丝丝质好、弹性大、耐磨性优良,且纤维均匀、所制绢丝及绢绸节疵与白点少,绸面清晰。不过,蓖麻蚕丝的颜色鲜艳度较桑蚕丝差,织物光泽较暗,手感也较粗。

    但是,胜于数量大。

    在得知了自己的地盘上出现了这么庞大的额一个丝制品来源地,李守汉当即便下令,南粤军陆海军各部火炮,全数采用蓖麻蚕丝作为发射药包!桑蚕丝包裹火药塞炮筒里打掉实在是太暴殄天物了!

    开玩笑呢!蓖麻蚕丝是老子自己地盘上出产的,什么生产成本,什么采购价?而桑蚕丝,大部分是来自于内地江南,又是什么采购价什么成本?有便宜的、可以随便用的自家产品,为啥我要花大把的钱出去采购别人的?老子又不是脑子进了米田共,又不想拿回扣,疯了吗?老子地盘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万里的海岸线,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滩涂地,可以出产多少蓖麻蚕丝?!

    仅此一项,郑芝豹的抚垦总局便收回来了蓖麻种植的成本,并且获利甚多。

    更多的收入还是蓖麻蚕丝的绸缎。

    虽然蓖麻蚕丝的颜色和光泽不如桑蚕丝,手感也不如桑蚕丝。但是,架不住南粤军有着成熟发达的印染行业啊!上好的颜料花色手段一上,顿时便遮盖了颜色和光泽度的缺陷。就像好的化妆师能够把六十多的刘奶奶打扮成十四五的天真少女,建行行长的许情人可以号称冻龄女神一样,化妆师的功劳不可埋没。

    除了这些手段之外,便是充分发挥蓖麻蚕丝与其他纺织物能够默契配合的特性。棉花、苎麻、桑蚕丝等等组合,大批的蓖麻蚕丝产品花色品种层出不穷。市场对象针对的便是天竺、天方、欧罗巴那些想穿丝绸衣服,但又穿不起上好的桑蚕丝制品,而且,担心丝绸衣服很快便破损的人群。颜色艳丽花色繁多,且又结实耐用的蓖麻蚕丝制品,很快便成了外销拳头产品。

    除了蓖麻蚕丝制品之外,更有一个产品让人恨之入骨。

    蓖麻蓖麻,说到底也是麻的一种。同什么苎麻、黄麻、亚麻、剑麻、蕉麻等各种麻类植物一样,都可以作为麻布这种纺织品的原料来源。

    但是,缺点,和蓖麻蚕丝一样,粗糙、难看。

    但是,架不住南中的纺织业和印染业手段高明。将从天竺、缅甸干旱地带弄来的棉花与蓖麻纤维结合在一起,纺织成为蓖麻布,之后再精心漂染。

    对于中原地区90%以上衣不蔽体的17世纪中国屁民而言,他妈的有衣服穿就不错了,还尼玛逼得嫌粗糙?这些布匹,在江南、在中原、在西北、在华北、甚至在乌斯藏、在榜葛喇、在天竺、在倭国、在辽东,都是市场上的热销产品。

    原因也很简单。两个好处,便宜、耐用。

    不厚道的作者刚才讲了,几十万平方公里的海边滩涂,得有多少蓖麻出来?得纺织多少蓖麻布?这些纺织品,因为原料生产近乎于零成本,所以,自然生产成本就低得令人发指。

    (那么多土地面积随便撒种没几个月就是一大堆蓖麻出来了,只管到时候直接拿来织布做衣服,这样的成本多嗨皮?比起被无数作者推崇的我国传统的亚麻布生产,蓖麻布的成本简直就可以忽略了!不信?不厚道的作者把亚麻的种植环节说给您听听:由于亚麻(胡麻)的幼苗很嫩,所以必须要把所有的土地平整和粉碎后才能播种,否则基本无法发芽。平整粉碎土地的劳动量,对于土地的要求自己脑补。想想看,你在粮食生产不能满足工业人口需求的情况下,拿出大量粮田来搞这一项,不是找死是什么?

    苎麻苘麻什么的稍微强点,不用平整粉碎土地,基本随便平整下就可以播种了,不过田间照顾很要命,浇水施肥除虫田间管理等等,都是要占据大量的劳动力的。)

    蓖麻与棉花的混纺布以不到普通苎麻布一半的价格出售,蓖麻蚕丝绸以江南桑蚕丝绸三成的价格对外销售。仅仅这两个产品,对于郑芝豹的抚垦总局来说,就有着令他们扬眉吐气的感觉。何况,在蓖麻收割完毕之后,弄完纤维的茎叶残渣发酵后还能肥田,对于抚垦总局推广的茶叶、桐油、油茶、柏树、棉花等作物的种植生产也是一大促进。

    可以说,一颗蓖麻种子,衍生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但是,这条产业链,现在成为了勒住了江南士绅们脖子的一条绞索。

    蓖麻混纺布、蓖麻蚕丝绸缎制品,在江南各地、在出口外销环节当中,以巨大的价格优势(蓖麻混纺布不到江南苎麻布、浏阳夏布不到一半价钱,而蓖麻丝绸制品更是不到桑蚕丝绸三成价码,南粤军的工业规模优势、相关行业的技术优势组合在一起,凸显出了可怕的力量。)打得以机房、甚至是家庭为生产单位,依托江南的桑蚕业为基础,以来料加工为主的松江布业、江南丝绸业没有还手的余地。

    我的产品品相不如你,可是我便宜,耐用。

    我的纺织工个人技术不如你,可是我有好的纺织机,随便一个熟手都会织出上好的棉布、混纺布、绸缎来。

    我的混纺布、蓖麻蚕丝绸缎有着先天的劣势,可是我有很好的颜料,有很好的印染技术,足可以在颜色、花色上吸引眼球。

    那些还处于所谓的资产阶级萌芽状态的江南机房(或者是血汗工厂?)如何能够抵挡得住这种大规模前工业时代的联合攻击?

    也不要说崇祯、弘光、顺治所处的十七世纪四十年代了,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所谓的黄金年代,上海的民族纺织工业都不是日本人内外棉株式会社在上海设立的内外棉工厂的对手。原因也很简单,这个企业是做棉花起家的,可以自己采购印度棉花、美国棉花。生产成本自然就低得多。巨大的棉花采购成本优势,打得申新等民族纺织企业只有招架之功。顺便说一句,夏衍先生的《包身工》,说得就是这个企业。另外,1925年,中国工人阶级发起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也是由于上海内外棉纱厂枪杀中国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引起的。

    早在李守汉被册封为宁远伯,进而在南京与东林党人、江南集团有着第一次正面交锋之后,李守汉便与李沛霆制定了要在江南各地进行管子之术的战略计划。

    一船一船的上好粳米运到了各处码头上,一船一船的银元被运进了各处销售洋庄的丝绸、生丝、茶叶商户内。

    “只要有货,我们通吃!”这是南中商人通常挂在嘴边上对江南丝茶商人们的口头语。

    一面是出口丝绸、生丝、茶叶能够获得的巨大利润,一面是低廉的稻米、食用油、棉花、棉布、细盐等生活必需物品价格。江南士绅们很明智的做出了选择。不种粮食了!一石上好的粳米不过几块银元,还是隔壁米号里那群黑心的家伙卖出的零售价!老子的桑叶园里,一担桑叶都不止一担稻米的价钱!

    于是,大片的稻田改成了桑园,种植的不再是水稻而是桑树。大批的农民转行,不再侍弄水稻,而是去伺候桑树,照顾蚕宝宝。房前屋后,空地上能够栽上桑树的地方,都被人见缝插针种上了,用来尽可能多的获得桑叶,以养活尽可能多的蚕宝宝。

    原本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连农民自己早饭吃的粥,都是用从米号里买来的南中粳米熬制而成的。

    “买一石米够吃好久,有那个功夫,我随便干点什么活计都能赚到不少铜钿,买米吃买酒吃一家老小用度足够了。为啥要去种田?又不是买不到米!”

    “就是!南蛮的米太多了,也太便宜了!”

    市镇上,经常有工余休息的农夫喝茶时说出类似的话。

    平原上是大量的种植桑树,而山区,则是茶树的天下。同样的,凡是适合茶树种植、生长的地方,都被栽种了茶树。从珍贵的明前茶,到入冬前最后一批大叶子,都有商人收购。

    而同样的,大批的农人也在采茶繁忙时节成为采茶工人。往返于茶园和市镇之中。

    将南中的粮油盐等农业产品通过长江、运河向江南腹地销售,然后,一面输入粮食油盐,一面大举收购江南的丝茶,李守汉和李沛霆等人一手打造的这条商贸链条,让江南各地变得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一般繁华富丽。

    这条沿着长江、钱塘江、运河等水系铺开的商贸链条,让与此有关的人们,个个赚得脑满肠肥盆满钵满。从盐漕两帮的帮众到各级香主、舵主、堂主;各个码头的龙头们,到财雄势大人脉极广的江南官绅们,还有南京城中的各位勋贵,各地的镇守太监、织造太监们,小者茶楼酒肆,赌场妓院出手阔绰。中者翻盖房子、起造新居,娶姨太太。大者修建别墅山庄,各处的安置外宅,收罗秦砖汉瓦周鼎商彝名人字画,做修园子、养戏班子、编写新戏本子等等诸多风雅之事。便是苏州织造太监,也是娶了七八个姨太太,从新罗婢、倭国女子,到天竺胡姬无一不有。

    江南这许多的州府,那一座不是人烟稠密,多得十余万人口,少的也有几万人口,这些人每日要消耗多少粮米?需要多少的油盐?在这种连苏松太、杭嘉湖地区都能闹饥荒的年份,他们手中掌握着粮食销售渠道,那就是有了无数的银钱,何况还有精盐和食用油销售,棉布销售这几个日进斗金的摇钱树。同时,丝茶出口、江海联防,更是让他们放屁都能油了裤裆。

    但是,年三十看黄历,好日子过完了!

    谁能想到,一个催缴积欠钱粮,还有像查白地这样的酷吏,就能让江南瞬间变了天?

    不但丝绸、茶叶、生丝这些随随便便就能卖出好价钱的货色居然被人挑三拣四的打折、搭上人情才能被收购;要知道,这些货色当初可都是能够在茶票庄、丝票庄做押汇的。更有一点要命的,粮食契约也涨价了。

    一边是自己的货色卖不出价钱,一边是人家的货色涨价了。而远处,那些可恶的税吏们狞笑着在自家门扇上贴上了催缴积欠钱粮的文书!

    没奈何。往日里趾高气扬的老爷们,只能是低声下气的同商号里的掌柜、执事们攀交情,看脸色,为的就是能够把自己手里的货色尽快的变成银元、变成契约好拿去堵门,免得查白地这些牛头马面黑白无常们上门来!

    随着长江、钱塘江、运河,滚滚而来的大批银子,又瞬间在南中商人的号子里变成了银元,变成了粮米契约,被士绅老爷们珍而重之的紧紧抱着,送到府州县衙门去。

    “陛下的五千万银元已经尽数到账。”

    “给内阁账目上挂着的五千万银元也尽数到了。不必咱们再贴利息了!”

    “其实,早就不必咱们贴补利息了。当日陛下的户头开了没有两日,陛下身边的几个亲信太监便带人前来存款。都是南京城中各处的大户,为得无非是保险,再就是贪图陛下户头的利息高。”

    几个南中官银号的执事向李守汉和李沛霆汇报收支情况。

    大批的银子,被送上福船,沿着长江向东出海。

    “主公,咱们的银子也收的差不多了。有一万万多银元到了手,算上出售粮米契约赚得钱,这一手,咱们到手的便不下两万万银元!这还不算记在陛下和内阁名下的银子!”

    “好得很!也不枉咱们这几年下的功夫!”

    管仲的手段再次证明,还是很好用的!